欢迎光临中国煤炭网、煤炭供求网,最实用的煤炭供求信息发布及煤炭企业宣传平台![VIP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煤炭知识 >> 内容浏览

红阳煤田的岩煤层对比

作者:  来源:  时间:2011-08-10  浏览271次

 红阳煤田是辽宁省重要的煤产地之一,其含煤地层为古生界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煤系地层厚度85m左右,是红阳煤田中的主要含煤地层。煤层编号7-14,其中下部的12、13号煤层为全区主要可采层。山西组(P1sh),厚度1lOm左右,含煤7层,编号1-7号,其中3、7号煤层可采。该煤系沉积稳定,标志层明显,易于辨认及对比,岩性、岩相变化有一定规律可循,具有比较明显的旋回结构,煤层层位在旋回上有一定的分布规律,隶属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滨海平原型沉积。

www.zgcoal.com

  红阳煤田勘探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和矿井实践,该区先后建成了红菱煤矿、林盛煤矿、西马煤矿和红阳三矿等大型矿井。笔者根据多年来勘探、矿井调查,归纳整理,认为采用岩相旋回法、标志层法等进行综合对比,对煤矿生产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该煤田隶属于华北石炭二叠纪含煤建造大型凹陷内,其含煤地层具典型的海陆交替特征,是滨海平原型沉积产物。红阳煤田含煤地层具有以下特点:煤层层数多而且较薄,各煤层厚度、层间距变化甚小,结构单一或简单。标志层发育,不仅层数多,而且稳定.好辨认,易于对比。含动物化石的海相泥岩数层,粘土层一般见于煤层底板,在近煤层处可见到菱铁矿和黄铁矿结核。其岩性由各种粒度的砂岩、粉砂岩、泥质岩、炭页等组成。一般呈现灰色、灰白色、灰黑色、黑色等颜色。含煤地层的特点及岩性岩相旋回柱状图上显示的沉积关系,说明该含煤建造为海陆交互相沉积。

  中石炭世是本区晚古生界聚煤作用的序幕,该煤系建造于中石炭滨海平原之上,继承了前古地理地势,使之在大范围内普遍接受了石炭二叠纪含煤建造沉积。在整个含煤建造期间,由于地壳小幅度的频繁颤动,造成海水时进时退,沉积物时而为海相,时而为陆相,使该含煤建造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由于当时古地理、古气候适宜古植物大量茂盛生长,植物遗体迅速保藏,变为泥炭沼泽环境,促进了成煤作用。但煤层薄而层数多,主要原因在于发育的泥炭沼泽极易遭到海水的淹没、侵蚀。说明地壳频繁的小幅度振荡虽对于泥炭沼泽环境有利,但对于煤层厚度不利,常为薄煤层,有时还被冲蚀。之所以含煤建造于海滨地形比较平坦,聚煤作用常是在大面积内同时发生或间断,这就使聚煤作用在同一平坦地势上,在同一时间里发生、发展或终止。

  1 岩相旋回法

  石炭二叠纪含煤建造是一个海退型剖面.是一个从海相逐渐变为陆相的过程(图1)太原组多以海相为主,其次为过渡相、陆相,而山西组则以陆相为主,时而为海相。从下而上整个剖面反应出了下部海相沉积多而厚,上部陆相多而厚.海相沉积明显渐少。也就是逐渐由浅海相到过渡相.然后过渡为陆相沉积,最后,被红色建造所代替。

  从含煤地层岩相一旋回柱状上可以看到,该地层一般由18个小旋回组成.分三个阶段加以叙述。
  
  ①上升阶段。包括4个旋回,4层煤(11-14号煤),属过渡相的沙洲、泻湖相、沼泽相沉积物。其中12、13号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出现在2旋回顶部,至3旋回结束。12号煤层顶板为海相泥岩,为厚层状,含大量动物化石,菱铁矿、黄铁矿结核。13煤底板是耐火粘土,为块状,具鲕状、灰色,见大量根茎化石,为泻湖相沉积。在初始阶段植物化石少见,可认为是滨海过渡相;底部以砂岩为主,上为泥岩、粉砂岩,岩性由粗到细,反映出水由浅到深的过程,层理一般见波状、块状、水平层理。

  ② 相对稳定阶段。包括太原组上部、山西组中下部,含8个煤层(3-1O号煤),旋回有1O段为5-14号,这一段在旋回、岩相上是复杂的。由于这时地壳活动有所加强,不论在幅度上和运动频率都与前不同,时而为海相,时而为陆相。岩性差异也较大,各类沉积都有,不仅有陆相的各种不同颗粒的砂岩、泥岩和粘土岩,而且还有厚层的海相泥岩。如4、8煤顶板含有丰富的动物化石,7煤顶板灰黑色泥岩也很厚.所含化石有时为植物碎片,时为动物化石,为泻湖相之产物。说明在此阶段,由于地壳幅度加强和活动频繁,旋回~岩性复杂、多样化。
 

分享到:

上一条:煤炭的用途及产地

下一条:褐煤

免责申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均为煤炭企业或个人发布,所有信息内容与本网站无关,请务必确认信息真实性后再进行交易。否则引起的损失需自行承担!
煤炭信息交流QQ群:259342688 煤炭供求信息交流  259342158 山西煤炭信息网,欢迎加群交流。
煤炭信息交流QQ群:
259342688 煤炭供求信息交流
259342158 山西煤炭信息网
欢迎加群交流。
版权所有:煤炭供求网 2005-2025 晋ICP备11007535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