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方法
MT/T 440—1995
www.zgcoal.com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96—03—08批准 1996—08—01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用仪器、测定步骤、测定结果计算和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巷通风阻力测定。
2 术语
2.1 主要路线
测定矿井通风阻力时,所选定的从入风井口(或井底车场),经入风大巷、采区、回风大巷,回风井至风峒的通风路线。
2.2 次要路线
测定矿井通风阻力时,所选定的除主要路线外的通风路线。
3 仪器
以下计量器具均应检定,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a. 普通型空盒气压计:
测量范围80~107kPa(相当于600~800mmHg),最小分度值50Pa;
b. 倾斜压差计:
测量范围0~3000Pa,最小分度值10Pa;
c. 精密气压计:
测量范围83.6~114kPa,最小分度值25Pa;
d. 通风干湿温度计:
测量范围-25~+50℃,最小分度值0.2℃;
e. 皮托管:
校正系数0.998~1.004;
f. 低速风速表:
测量范围0.2~5m/s,启动风速≤0.2m/s;
g. 中速风速表:
测量范围0.4~10m/s,启动风速≤0.4m/s;
h. 高速风速表:
叶轮:测量范围0.8~25m/s,启动风速≤0.5m/s;
杯式:测量范围1.0~30m/s,启动风速≤0.8m/s;
i. 秒表:
最小分度值1s;
j. 钢卷尺:
2m钢卷尺:测量范围0~2m,最小分度值1.0mm;
30m钢卷尺:测量范围0~30m,最小分度值1.0mm;
k. 橡胶管(或塑胶管):
内径4~5mm;
l. 橡胶管接头:
内径3~4mm,外径5~6mm,长度50~80mm。
4 测定步骤
4.1 测定路线选择
在通风系统图上选择测定的主要路线和次要路线。同时,要考虑一个工作班内将该路线测完;当测定路线较长时,可分段、分组测定。
4.2 测点选择
首先在通风系统图上按选定测定路线布置测点,并按顺序编号。然后再按井下实际情况确定测点位置,并作标记。
选择测点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测点应在分风点或合风点前(或后)处选定。选在前方不得小于巷道宽度的3倍;选在后方不得小于巷道宽度的8倍;
b. 需要在巷道转弯处、断面变化大的地方选点时,选在前方不得小于巷道宽度的3倍;选在后方不得小于巷道宽度的8倍;
c. 测点前、后3m内巷道应支护良好,巷道内无堆积物;
d. 两测点间的压差应不小于20Pa。
4.3 压差计法
4.3.1 风压测量
从测点1开始,在测点1、2两处各设置一个皮托管,一般在测点2的下风侧6~8m处安设压差计。皮托管应设置在风流稳定的地点,正对风流。压差计应靠近巷道壁安设平稳,调零或记下初读数。橡胶管要防止折叠和被水、污物等堵塞,待橡胶管内的空气温度等于巷道内的空气温度后,将两个橡胶管安在压差计上,待压差计液面稳定后读数,并填入表A4中。
测点1、2测完后,压差计可以不动,进行测点2、3间的测量。依次按测点的顺序进行测量,直至全路线测完为止。
测量顺序也可逆风流方向进行。
4.3.2 风速测量
用风速表测量风速,需测量三次,取其平均风速值。并填入表A2中。
4.3.3大气物理参数测量
用空盒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力;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测量空气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并填入表A3中。
4.3.4 巷道断面积和周长参数测量
按测点的巷道断面形状,用钢卷尺进行测量。并填入表A1中。
4.3.5 测点间距测量
用钢卷尺测量两测点间的距离。并填入表A1中。
4.4 气压计法
4.4.1 风压测量
4.4.1.1 逐点测量法:
在井口或井底车场调好两台精密气压计(Ⅰ、Ⅱ),并记录初读数。仪器Ⅰ留在原地监视大气压力变化,每隔10~15min记录一次读数,仪器Ⅱ按测点顺序分别测出各测点风流的绝对静压。并填入表A5中。
4.4.1.2 双测点同时测定法:
在测点Ⅰ处,调好两台精密气压计(Ⅰ、Ⅱ),并记录初读数。然后仪器Ⅰ留在原处不动,仪器Ⅱ放置在测点2,在约定时间内两台仪器同时读数。再把仪器Ⅰ移到测点2,同时读数,仪器Ⅰ不动,将仪器Ⅱ移到测点3,再在约定时间内两台仪器同时读数。如此前进直至测完。并填入表A6中。
注意:本页面有隐藏内容
查看本页面的全部内容 或 查看商户联系方式 需要 普通会员权限
如果您已经达到要求, 请:点击这里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