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铁矿石指数定价评价及建议
2010年是铁矿石定价体系的转折年,目前现货定价、月度定价和季度定价方式均存在,但定价基本上以进口现货矿指数为参考依据。据跟踪,今年指数定价的矿石进口量估计达到总进口量的70%以上。
www.zgcoal.com一、铁矿石指数定价由来以及发展趋势
1、铁矿石指数定价大趋势已定
从历史发展来看,铁矿石指数定价方式的形成有其必然性。2003年以来,在中国钢铁行业快速增长的拉动下,2003年至2008年间以印度矿为代表的现货矿价明显高于巴西和澳大利亚的长协矿价。巨大的利益损失加上海运矿石贸易的垄断事实,使得以BHP(必和必拓)为代表的三大矿山巨头,既有市场环境又有操作实力来推接近于现货交易的指数定价。BHP率先推出指数定价,力拓和淡水河谷随后加入,从近一年的运行情况来看,铁矿石指数定价渐趋成形。
2、指数定价具有可持续性
从未来的发展形势来看,我们认为铁矿石指数定价方式具有可持续性。纵观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机制,除铁矿石与煤炭之外,其余大宗商品无一不显露出很强的金融属性。煤炭虽未推出期货品种,但国际煤炭价格指数的发展较为成熟,如澳大利亚BJ动力煤指数、欧洲ARA指数、理查德RB指数、纽卡斯尔NEWC指数等,而国际炼焦煤市场季度定价模式的出现也促使EnergyPublishing推出了业内首个炼焦煤价格指数(包含澳大利亚昆士兰优质炼焦煤、美国东海岸优质炼焦煤(低挥发分)、美国东海岸A型炼焦煤(高挥发分)三个指数)。鉴于铁矿石海运贸易量巨大,尽管有专属性很强的特征,但由于供需交易活跃,并在可预期的未来仍然比较活跃,铁矿石会同其他很多大宗商品一样,要求市场去发现价格,指数定价将是可持续的。另外,需要季度定价的是金融衍生品的开发,如依附于铁矿石指数的掉期交易等已有明显迹象,而这本身也是对铁矿石指数的一种长期化的提前认可。
二、铁矿石指数定价优缺点分析
1、优点
(1)在指数定价机制下,协议价格较好地反映了市场的供需关系。实行指数定价后,铁矿石市场价格变得相对公开、透明,协议价格与现货价格差距比以往要小得多。由于指数价和现货价的利差缩小,投机活动大大减少,市场的公平性明显改善,供需双方对矿石交易运营管理得以简化,交易成本大大缩减,供需双方利益博弈引起的矿石市场大波动性减小,这应该说是指数定价的功劳。
2、缺点
(1)不利于钢铁产业链的长期平衡。在传统长协机制下,钢铁企业全年的运营成本等是有确定性的,便于与其下游和上游形成统筹对接,从而有一个稳定的运营环境。而指数定价的波动性将改变这种情况,随着铁矿石定价从年度逐渐转为季度、月度,传统的以离岸价定价的模式将转变为到岸价模式,海运费也沦为三大矿山以及国际投行炒作的工具,铁矿石定价权存在着由[钢厂+矿山]向[第三方(国际投行、炒作资金)+矿山]倾斜的可能性,掉期合约等衍生产品的出现使得铁矿石价格的金融属性日益加强。
(2)金融衍生品会放大市场风险,增大价格的不确定性。铁矿石指数定价和铁矿石的大量海运贸易使嗅觉灵敏的金融市场紧盯两个指数从而产生了金融衍生品市场。一是从BDI为首的FFA市场(即海运费远期交易市场)。二是以铁矿石指数为基准的掉期交易市场。而目前三大矿山已是海运市场上最大的需求者。他们通过限制发货节奏,造成海运量的极不平衡,从而使运费大幅波动,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利用其优势,除了挣铁矿石利益之外,还在挣海运费的额外收益。此外,国际投机机构如德意志银行等都在积极拓展铁矿石掉期交易业务。对于国际投行以及大量其他炒作资金来说,全球铁矿石供需相对集中的特点决定了操纵铁矿石价格比操纵石油等其他大宗商品价格更为容易,资本家逐利的本性将会使得资金大量涌入铁矿石这一新生领域,掉期合约、指数期货等铁矿石衍生品的出现为投机资金提供了很好的投资途径,铁矿石金融产品的价格将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现货市场的价格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