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际炼焦技术高峰论坛在太原举行
8月23日,“第三届国际炼焦配煤技术高峰论坛”在山西焦煤双创基地举行,会议由今日智库总经理薛文林主持,山西焦煤集团总经理助理、煤焦销售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范文生、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秘书长石岩峰、煤炭科学院煤化工分院煤化所所长白向飞、山西焦煤集团煤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天罡、蒙古煤炭协会会长卓拉吉日嘎、英美资源研究员吕劲、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焦化首席工程师李东涛、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王美君、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研究员白宗庆、丰矿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今日智库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庭林、今日智库副总经理侯志华、山西焦煤集团、宝武集团、首钢集团、河钢集团、开滦集团、山东钢铁集团、旭阳集团、山西焦炭集团、英美资源、CMI株式会社等大型国内外知名企业代表共计400余人出席会议。
在全场嘉宾起立共唱国歌后,会议于上午9点正式开幕。山西焦煤集团总经理助理、煤焦销售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范文生为大会致开幕词。范文生指出:“当前我国炼焦配煤技术工艺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当下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环保政策愈加严厉的形势下,中国煤焦钢产业必将面临新的挑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产业链上下更应该紧密团结在一起积极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顺应国家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炼焦配煤技术工艺,在钢焦产业炼焦配煤技术评价、大数据资料配煤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共同提高煤焦钢产业链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链高速发展。今天的论坛大咖云集,大家共同交流,为未来产业链发展凝聚智慧,贡献力量”。
来自业内权威人士及专家代表分别做了报告;首先由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秘书长石岩峰做了《大型焦炉对炼焦煤需求的探讨》报告,他指出大型焦炉较小型而言差别主要是主要操作必须通过机械操作完成,所以配煤受限要保证焦炉的安全稳定,需从入炉煤安全性、入炉水分控制和入炉煤粒度控制三个方面考虑。
煤炭科学院煤化工分院煤化所所长白向飞做了《煤岩-流动度优化配煤新理念与新方法》的报告,他指出:1、煤岩学方法的应用目的,在于使对煤质的理解变得越来越简单易懂,而非越来越复杂;2、图像分析一定是今后煤岩测试技术的方向;3、高挥发分煤配煤炼焦,以及煤源多样的实际情况,拉动了对吉氏流动度的需求;4、吉氏流动度指标必须和煤岩学指标结合使用,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5、基于煤岩-流动度的配煤理念,首先是认识清楚原料煤煤质及其主要控制因素。
山西焦煤集团作为我国炼焦煤市场的龙头,焦煤集团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各方人士的关注。山西焦煤集团煤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天罡就《从山西焦煤销售运行现状看未来煤焦走势》谈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1~7月山西焦煤原煤与精煤产量同比增长2%,煤炭总销量增长6%,精煤销量增长10%,产销两旺,价格高位维稳,但宏观经济下行,国内炼焦煤产量的增加,进口煤价格优势明显,下游压减产能对国内炼焦煤市场形成了一定冲击,未来炼焦煤总体平衡,结构性紧张和结构性宽松并存,市场的波动给销售运行组织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蒙古煤炭进口量的不断增大,市场对于蒙古煤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本次会议有幸邀请到蒙古煤炭协会会长卓拉吉日嘎先生,他在本次会议上介绍了目前蒙古煤炭出口现状,并对中蒙两国炼焦煤贸易提出了4点看法: 1、中国高阶炼焦煤供应市场有巨大的潜力还未被开发;2、铁路、公路和电力基础设施发展的投资机会具有吸引力;3、中国煤炭洗选技术需求量较大;4、中国炼焦煤进口计划和蒙古出口计划需要保持一致。为此,中蒙政府之间、协会之间及研究机构之间需保持密切合作。
英美资源研究员吕劲做了《根据焦炭结构与焦炭强度的相关性来控制配煤组成的探讨》发言,他表示,焦炭不同的气孔结构参数与焦炭的强度表现出不同的相关性,利用光学方法对焦炭气孔结构进行测定,进而根据光学分析结果为配煤工作提供指导意义。
下午会议开始,首先日本碳素材料国际技术顾问宫泽邦夫做了《日本焦化配煤技术及绿色发展》的演讲报告,他表示:随着环境规定的强化,必然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及品质,因此对各种先进技术的评价分析、技术引进、吸收,使得硬件方面(生产企业)和软件方面(相关技术咨询公司)的合作更加紧密,进而可以有效推进绿色发展。
长期以来钢企对气煤和弱粘结煤的认识、评价和使用存在一定的争论,为此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焦化首席工程师李东涛结合首钢多年的实验成果,指出虽然弱粘结煤的粘结指数较一般的气煤低很多,但是采用弱粘结煤配煤炼焦时的焦炭强度未必一定低于使用气煤时的焦炭强度,在这两种煤选择上“唯G值论”是错误的;配用气煤或者弱粘结煤时,焦炭强度的变化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其一,弱粘结煤或者气煤的变质程度Rmax是影响配煤及其焦炭强度的根本因素,变质程度稍高的煤在同样配煤时所产的焦炭热态强度也越好,变质程度通过挥发份最终决定焦炭的孔隙结构,从而决定了焦炭的强度;其二,在变质程度起根本作用的情况下,弱粘结煤或者气煤的灰分组成的MBI指数对于最终焦炭的热态强度影响重大,MBI指数越高,焦炭的热态强度越低。
多年的煤炭开采,优质炼焦煤资源越来越稀少,在未来焦企不得不更多的采用高硫煤进行炼焦,这对于目前的炼焦配煤提出了新的挑战,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王美君对此给出了他的观点:在目前我国优质炼焦煤稀缺的现状下,合理开发利用高硫煤对煤炭和焦化行业具有重大意义。针对高有机硫的高硫煤,在热转化工程中对硫分进行定向调控,将是实现其高效、清洁利用的“唯一途径”。
随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研究员、博士白宗庆做了“矿物质对焦炭反应性和热强度的影响”报告,白宗庆表示,煤中矿物质对焦炭热反应性有明显的反应,对莫来石、石英、Na等矿物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当温度高于700度时煤中矿物质主要以无定型的形势存在;焦炭碳微晶结构在催化指数<3时对其反应性也有较明显的影响。
国内炼焦煤市场庞大的需求量及煤质特性决定了我国每年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炼焦煤,结合我国进口炼焦煤的特点,今日智库副总经理侯志华做了《世界炼焦煤资源及中国进口格局》的报告,对世界炼焦煤分布及主要产出国煤质进行了阐述,近几年我国的炼焦煤主要从蒙古、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进口;2019年1~7月我国炼焦煤进口量大幅增加,为此进口煤政策不论从提前预防还是具体做法上较往年要精细很多。
围绕煤质、配煤技术等问题,薛文林先生邀请10位专家举行圆桌会议,就业内广受关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解答现场来宾的疑问。
交流会后,优秀论文评选组评选了本次论坛的特等奖论文1篇、一等奖论文3篇、二等奖论文5篇、三等奖论文10篇、优秀奖论文30篇、鼓励奖论文25篇,并为获奖嘉宾颁发荣誉证书。
本次会议,与会嘉宾深入浅出的分享了在各自行业取得的成果,参会人员针对各自存在的问题踊跃提问、相互探讨,论坛会议在气氛热烈声中圆满结束。